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自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百色法院严厉打击养老诈骗犯罪,审结了一批和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案件,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用实际行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以下,公布3个典型案例,请大家一起识破骗子们的“套路”。
案例一:利用假药诈骗老年人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某等六人带着自制的药水到各地较大的市场内,由两名被告人负责摆摊,其他被告人在周边发传单招揽群众。六被告人宣称到来的群众均可以免费得到一瓶药水(随意勾兑含有鸡血藤的药水),并声称该药水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通风,当有被害人表示感兴趣时,在周边发传单的被告人就会引导被害人到摊位处,骗取被害人信任后让被害人吃下药丸,后告知并收取被害人人民币6000元到9000元不等的费用。六被告人采取上述手段,共实施诈骗5起,诈骗所得人民币3万多元,受害人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最大年龄为82岁。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等六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依法对六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二个月至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罚金,同时责令被告人退赔赃款。
警示意义
当前,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获取信息不畅、维权及法律意识较低、渴望身体健康的特点,抓住部分老年人偏听偏信民间所谓“秘方”“神药”的心理,采用免费赠送祖传“秘药”等手段,编织诈骗骗局,花样百出,让老年人防不胜防,不仅骗取了他们的钱财,甚至有时会延误他们的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通过该案例,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朋友要提高反诈意识,不轻信所谓的特效药、神药,不要从其他渠道购买药品,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以防陷入骗局。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展现司法保障在推进老年人权益保护中的有力手段,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警示作用,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努力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利用“民族资产解冻”项目诈骗老年人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某某、席某某获知蒙某某是参与“民族资产解冻”项目的人员,即互相配合打电话给蒙某某,虚构有巨额民族资产项目的启动需要交钱进行解冻,谎称让蒙某某做怀化市的大组长并继续发展会员,将给其巨额回报,以此骗取蒙某某的信任。接着,被告人杨某某、席某某以“办证费”、“手续费”、“公正费”、“启动费”、“转账手续费”等为由,让蒙某某筹款存入指定账户。蒙某某信以为真,多次将钱汇入被告人杨某某、席某某提供的银行账户共232900元。杨某某、席某某以同样的方法对参与“民族资产解冻”项目的人员邓某某进行诈骗,邓某某相信后指示其助理黄某某向杨某某、席某某指定的银行卡汇款四次共115000元。被告人田某某明知杨某某、席某某诈骗蒙某某等人仍参与其中,每次收到诈骗所得钱款后,杨某某即将作案银行卡交给田某某到ATM机取款,田某某取款后便将现金及作案银行卡交回给杨某某,三人按比例分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某、席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伙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共计347900元,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被告人田某某明知被告人杨某某、席某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还参与其中,帮助将诈骗款取现,应以诈骗罪的共犯论处。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认罪悔罪态度,依法判处席某某、杨某某、田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二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至二万元不等的刑罚,没收违法所得55046元,并继续追缴各被告人剩余违法所得。
警示意义
诈骗团伙利用高额回报引诱老年人投资虚构的“民族资产解冻”项目,并以缴纳“办证费”、“手续费”、“公正费”、“启动费”、“转账手续费”为由诈骗老年人钱财。在此提醒广大老年人,我国并无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凡是打着“民族资产解冻”旗号让你交钱的,不管钱多钱少,均是诈骗;凡是自称国家领导干部,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QQ等方式进行所谓“委托”、“授权”、“任命”的,均是诈骗!
案例三:利用买卖药材诈骗老年人案
基本案情
被告人赵某某假扮卖药的医药公司员工、同伙陆某某假扮认识赵某某的路人,同伙农某某假扮收购药材的云南老板。陆某某将被害人覃某某带至医药公司门外找到赵某某,以与被害人覃某某共同合作向赵某某购买药材转手出售给农某某赚取差价为由骗取被害人覃某某人民币300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赵某某以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赵某某的行为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应当按照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赵某某有前科劣迹,诈骗对象是老年人,在量刑时应当增加一定的基准刑;其有自愿认罪认罚从轻处罚情节,已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元并取得谅解。综上,决定对被告人赵某某从轻处罚。依法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三千元,并责令其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1000元。
警示意义
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老年人对诈骗手段缺乏辨别能力、防骗意识薄弱、警惕性低诈骗老年人钱财的案件。骗子利用部分老年人的这些特点,事先谋划,分工配合,通过搭讪取得老年人信任后,再通过老年人想赚钱的急切心理,骗老年人“做生意赚钱”。该案提醒广大老年人,药材应从正规渠道购买,赚钱应理性,切莫轻信陌生人。上当被骗取钱财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求助,及时挽回损失。
来源:百色中院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